读书摘要:许苏民《禅的十大人生境界》
要懂得禅宗,首先一个问题就是:什么是禅?“禅”是由印度语(梵语)翻译过来的,音译是“禅那”,意译是“静虑”——这是取经上西天的唐僧翻译的,意思是安静地沉思。中国的“禅”强调的是“直指人心,顿悟成佛”,它是一种通过直觉而当下达到觉悟,从而解除一切人生烦恼的方式,是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本书根据禅宗典籍,把禅语的内容大致分为十种境界:
1.家常境界。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境界,它反映了禅宗把佛教世俗化的努力,表明了一种即世间而求出世间、即以出世态度做入世文章的基本人生态度。
2.平等境界。这是禅宗对社会不平等的抗议,是解除因社会不平等所导致的人生烦恼,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,它通过强调人人都有佛性、人格生来平等而提升了人的尊严。
3.顿悟境界。这一境界要求人们反观自身自心,去发现“自家宝藏”,悟得自心即佛,悟得无心无佛,悟得不必修行,做自在人、快活人。
4.闲适境界。这一境界中的人,是无心人、无事人、无求人,能保持心境的平和,过一种充满闲情逸致的生活。纵然不能不为生计忙碌,也要“忙中争得作闲人”。
5.自然境界。这一境界中的人,悟得自然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佛身和佛的智慧的显现,他们讴歌自然,要求复归自然,抗议宗法专制社会对人的天性的压抑。
6.旷达境界。这一境界要人看破红尘、看破生死,无生恋、无死畏,活要活得自在,死要死得潇洒。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坐;白日放歌须纵酒,醉后白杨树下卧。
7.风流境界。这一境界中的禅师,或公然招收女弟子,一起游方;或不讲“男女之大防”,打情骂俏;或作艳诗,咏美女,醉唱柳永词;或公然宣称“大道真体,不离声色”。
8.自由境界。这一境界,要求人身自由、思想自由,做不受束缚的人、不受人惑的人、直抒性灵的人。许多禅师不惜为自由而献身,拼就一死也不肯去为专制统治者脸上贴金。
9.无言境界。这一境界中的人,心心相印,“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,即是付法”;即使不得不借助语言,也是诗化的“活句”,而非名相概念的“死句”,**是“不立文字”,而会心者自知。
10.审美境界。这一境界中的人,以美为纯主观的体验。对于人,提倡“不涂红粉自风流”的天然美;对于自然,欣赏疏野、清奇、冲淡、澄明、流动的美;……在这一境界中,物我一如,天人合一。
以上十种境界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禅宗的本来面目。以平常人的眼光去理解禅语,透过其神秘的外表,设身处地,神交古人,“禅”其实并不那么神秘。
读者如何从禅语中获得启迪,还是得借用禅宗的一句名言,就是:不被人惑,一切自看。
(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bca0980102e7nr.html)
![]() |
|
|